春回大地迎佳节,欢歌笑语闹元宵,节后刚上班,沁水县郑庄镇人大便组织代表们到各村看元宵活动排练情况。
各村都在紧锣密鼓地排练,节目形式各具特色、异彩纷呈,优美的旋律、动感的舞姿,流露着欢乐祥和的气氛。不论年逾古稀的老人,还是七八岁的儿童,个个意气风发、神采飞扬,勤劳淳朴的百姓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传统节日注入了民俗元素和时代感。
富有地方特色,深具仪式感的农村元宵文艺活动已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文化大餐。它满足着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更折射着中国农村文化生活的变迁。
受互联网快速发展,观众需求日益多元化等因素影响,与往年相比,各村今年的节目形式、载体、内容等都呈现出多元化的传播格局。“我们要不断创新,使元宵节目由‘娱乐至上’到注重融艺术性、观赏性、思想性于一体。”郑庄镇南大村委负责人说。
节目多数都是农民群众自编自演,“参加表演的都是我们村的文艺爱好者,我们就是想通过这种形式,舞出我们农民的精气神,希望我们的日子越来越美好。” 东大村村民小李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增强群众幸福感的重要内容。优秀的农村传统文艺表演是传统文化的根基和沃土,农村的发展、习俗的变迁、家庭的忧乐、人们的观念,都能在变化中的元宵文艺节目中找到缩影,可谓是“元宵小舞台,农村大变化”。